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流浪的足迹

心向远方 足迹心路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
宜阳龙潭寺  

2014-05-28 11:44:09|  分类: 人文古迹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
在宜阳县城西40公里处的张坞乡程屋村西南,有一座依青山、傍秀水的寺庙,因寺西南有一个黑龙潭,故而得名龙潭寺。现有大雄殿、天王殿、东陪殿、僧房等17间,另有土窑7孔,总占地面积3亩多。现存大殿的梁架和斗拱虽还具有金元时期的工艺特点。院内石碑多块,碑面风化,字迹模糊。最早的一块石碑,是明代弘治元年(1488年)《重修龙潭寺暨会禅寺碑记》。此碑载,‘该寺迨至天和元年(566年),以显胜迹’,可推断该寺创建于南北朝北周天和元年之前。宜阳县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乔文博,认为龙潭寺很可能始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期(公元471年~499年),建寺年代与少林寺同期。龙潭寺于1986年被公布为第二批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。

寺院外西面有僧塔一座,其北面有僧塔两座。一为“晓岗云公和尚塔”,建于清道光二十二年(公元1842年)。

现有一僧人值守。寺南靠山,山体全被柏树覆盖,灵气十足。山沟叫寺沟,沟内溪流潺潺,有瀑布,有龙潭,风光宜人。据传禅宗达摩少林面壁出山后西行,曾到此传法。寺内现存一颗1300年的皂角树,主杆已中空,仍枝繁叶茂。


龙潭寺沟里有四大奇景为人称道:一曰“百里龙井”。为一直径两米左右的石井,难测深浅,传说与百里外的伊河相通,每遇伊河涨水,此泉必有泥沙涌出,因而得名。二曰“千年卧佛”,龙井上行二十余米,便可见溪涧右侧石幔上显出一个卧佛的形象,坦胸露腹,素面朝天,头部微微垫起,左腿盘于右腿之上,显得自然而安详,浑然天成,传说是禅宗祖师达摩的形象。三曰“鼓飞龙凤”,龙潭西侧有数十米高的石瀑悬垂而下,灰、白、绿三色相间,线条流畅,造型生动,似龙飞凤舞,此图中心有两个微微突起的石鼓,以石击之,咚咚做响,据说若敲击合于音律,便可见到龙飞凤舞的奇特景象。四曰“字出石壁”。龙潭东侧的一块石壁上,天然生成一个二尺见方的“佛”字,清晰可见,为青色花岗岩石体上的白色石脉组成,其工整规矩的程度,令人称奇。

现该寺后面的山上有人开采矿物,损毁了一些柏树,致使寺沟内溪流浑浊不堪。

  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164)| 评论(1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